集团要闻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
|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志江 传统的等量置换和减量淘汰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水泥行业的正常生态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大企业主导和全行业自律、国内协调和国际化合作之间的关系,更加紧迫、精准、深入的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实现市场出清。围绕这一主题,我谈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水泥产能增长和近几年去产能的简要历程看,新常态下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应加大实施力度。 我国水泥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14年保持了连续二十多年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位增长,我国水泥产销量出现了连续14年年均10%以上的增速,到2014年达到24.8亿吨的历史高位。随着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2015年水泥产量出现了25年来的首次下降,为23.5亿吨。在市场需求见顶并开始下降的同时,水泥产能的高速增长和产能利用率的下降趋势并未停止,且在“去产能”的努力中“越去越多”。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达18.7亿吨、产能利用率81%,考虑到当时“在建产能6.2亿吨、已核准未开工2.1亿吨,全部完成后,将达27亿吨”的情况,为防止产能严重过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批转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提出了坚决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原则。但由于“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一大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上马,自38号文下发以后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亿吨,产能过剩继续加剧,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对钢铁、水泥等5个行业提出分业施策、坚决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等政策和任务,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4〕296号),对水泥等4个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办法。但近几年,水泥熟料产能仍在继续增加,2013年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72条,产能9430万吨;2014年建成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仍有54条,产能7030万吨; 2015年又新增熟料生产线31条,产能4712万吨。 新增产能之所以屡禁不止,且增速远大于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主要有三条原因:一是地方利益。一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涉及7-8亿固定资产投资,对地方经济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能够产生较明显的税收、就业等社会效益。随着2013年12月国务院将水泥行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权下放到省政府之后,禁止新建水泥生产线的口子就更难扎紧了。二是市场需求。投资增速虽放缓,但一直到2014年,总需求还是在增长的,且在协会引导、大企业带头、行业协作的大背景下,水泥价格维持的不错,很多区域市场有利可图,这也给闲置资金投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三是技术进步。随着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不断完善、设备能力持续增强、投资成本持续降低,许多新建生产线的实际生产能力高于设计能力的15%-20%,原有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就可以提升生产能力,产能增长变得更加容易。到2015年,随着需求出现下降,水泥行业生态出现了极端的恶化,水泥产能利用率已低于70%,引发了市场恶性竞争,产品价格(270元)达五年来最低,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增加,水泥制造业年营业收入(8897亿元)同比降低9.4%,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了58%。 从以上产能和供需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出,过去的产能控制办法难以解决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且随着新常态下的需求端新变化,要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同时,从行业利润的变化情况看,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了。 第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处理好三个关系,深入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市场出清。 (一)协调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加强政策调控、引导的关系,坚决停止任何名义的新增产能,打好供给侧的攻坚战。 从市场的角度看,水泥需求已很难再有大的增长,必须加快“去产能”。但如仅靠市场规律和价格机制调节,必然会产生恶性竞争,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产品质量下降,引起较大的动荡,将极大地损害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这就需要贯彻落实“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加强政策的精准调控力度,深入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具体有五条建议: 一是禁止各种以置换为名义的新建,不得以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水泥产能置换、循环经济等任何理由审批新增水泥产能,应采取就近改造利用现有水泥生产线的办法参与上述循环经济项目;对已批未建的水泥生产线收回批文,不允许再建。这是刚性原则和前提条件,建议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正式印发,封住地方政府的腾挪空间。 二是根据区域市场情况和水泥行业特点,差别化的制定现有水泥产能强制淘汰政策。在生产能力标准上,可以考虑淘汰中东部地区日产2500吨以下生产线、西部地区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涉及熟料产能约6亿吨);在水泥标号方面上,要尊重市场,加强与下游行业的沟通协调,联合住建部、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工程协会等下游产业管理服务部门共同调整标准,合理降低C30及以下的混凝土和32.5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共同致力于提高建筑质量。 三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对环保不达标的水泥生产线坚决停产改造,推动碳排放交易,落实阶梯电价政策,在加强政策刚性的基础上,通过价格手段推动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自动离开市场;要加强对“毒水泥”的检查和取缔力度,严肃查处部分企业肆意使用锌、锰、铬等重金属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掺合料,骗取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检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四是加强政策托底,要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好人员安置,做好预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产生社会动荡,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可以参照钢铁、煤炭行业的做法,中央设置专项资金,给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按照年生产能力80-100元每吨的标准给予补贴,引导企业主动淘汰。同时,要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税收、社保,降低用能、物流和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竞争能力;在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后的发展转型上,给予土地变更用途、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是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对有行业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较强成本优势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避免信贷从紧“一刀切”,扶优汰劣,加速市场出清。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供给侧改革阻力重重,需要政治家和企业家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定力。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财政刺激政策能短期见效、人人受益,比较受欢迎,但却会埋下债务负担、产能过剩等隐患。与此相反,供给侧改革见效较慢,改革中涉及减税、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会触动既有利益,充满阻力。在当前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的背景下,为长远健康发展考虑,政治家和企业家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的把这项事业做好。 (二)协调处理好大企业主导和行业协同自律的关系,加强行业创新和共享,守好需求侧。 近年来,水泥行业在协会的协调、指导和大企业的带动下,加强自律,较好的维持了行业生态,避免了过早陷入钢铁、煤炭等行业出现的亏损困境,给目前推动供给侧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今后,行业内各位同仁应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按照创新、协调、共享的要求,抓住“十三五”期间水泥总体需求仍较高的有利时机,提升有效供给,推动供求关系的有序调整。 一要加强行业公约的约束力,诚实守信,共同遵守共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则。同时,协会应牵头加强行业之间的协调,牵头做好和上下游相关行业的沟通,联合推动标准的修订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二要发挥大企业的主导和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重组整合力度,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产能的相互置换,建立合作对话机制,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有效供给。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应加强创新,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降低企业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特种水泥等新用途、新效能的应用技术研究,围绕新需求加强新供给,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四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共享,避免跨区域扰乱市场,共同抵制恶性竞争和低于成本的恶性倾销。 (三)协调处理好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集成行业优势,稳妥有序“走出去”。 经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十多年“走出去”努力,我国水泥行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业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商业模式,很多大企业已经在全球布置了水泥生产线,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转移一批”,是化解产能过剩、转移从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今后,要按照开放、共享的要求,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并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抓住国家战略为水泥行业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强资源共享和沟通协作,发挥集成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二要高度重视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加强沟通合作和资源共享,抱团出海,扬长避短,共同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化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 三要规范商业行为,加强市场秩序维护,避免在海外出现投资扎堆和新的过剩。行业协会应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分析,为建材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规范市场行为,确保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树立负责任的良好的中资企业形象,共享国际化经营成果。 这些年来,作为创新型、国际型、价值型的中央企业集团,中材集团积极引领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深入引领和服务行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扎实落实国家战略,引领和服务行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去产能方面,中材集团一直致力于行业结构调整,在2012年就布置了“改造和升级2008年以前建设的老旧生产线”的工作,停止了在混凝土领域的产能扩张,并和有关企业一道,致力于相关区域市场秩序的维护。 在今后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还将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会和行业同仁一道,共同致力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打好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攻坚战,为建设行业良好的发展生态,发挥中央企业应有的作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玻璃钢云展厅 | 产品中心 | 资质荣誉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公司办公室 手机:01061161236 电话:010-61161236 传真:010-61162500 邮件:office@sinomatech.com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05002505号 京公网安备11022902000220号
网址:http://frp.sinomatech.com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康西路261号 技术支持:北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