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新闻
攻坚筑根基 创新赢未来 公司智能模具团队以科技创新引领风电装备高质量发展
在风电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以公司研发总监李辉为核心的滕州公司智能模具团队,肩负“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专业人才、赋能产业升级”的使命,在公司党委领导下,逐步成长为风电叶片模具领域的创新“策源地”与人才“孵化器”。团队围绕团队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四大核心方向深耕细作,攻克多项行业技术难题,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为百米级风电叶片模具的智能化、高精度制造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队伍建设 赋能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高效团队的支撑。智能模具团队将“建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出一支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活力的核心团队,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团队汇聚成员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人、本科学历2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平均年龄约27岁,形成“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人才梯队。这样的结构既保障技术研发深度,能深入探索风电叶片模具制造核心技术,又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可及时调整研发方向与生产策略。
为实现成员精准管理与成长追踪,团队全面建立成员成长档案,涵盖个人技术专长、项目参与经历、技能提升轨迹等核心信息,为人才培养、项目分工提供数据支撑。团队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设立跨项目交流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完善人员架构,推动团队从“单兵精锐”向“集群作战”转变。
智能模具团队,凭借专业互补、协作紧密的优势,先后承担大型风电叶片模具智能化技术研究、电加热系统升级等重点项目,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主力军”,为风电装备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聚力攻坚克难 凝心创誉立标
2022年,公司组建李辉创新工作室,旨在发挥技术专家在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以项目为载体,联合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搭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持续攻克风电叶片模具制造“卡脖子”问题,在智能化技术、高精度控制、绿色制造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智能模具团队精准洞察市场需求,依托技术先发优势,积极推动风电叶片模具从传统水加热向电加热技术革新。电加热方案在分区精准控制、加热效率、能耗优化及升降温速度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搭配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多温区快速自适应控温技术,成功攻克变截面厚度、多温度场协同控制难题,实现模具各功能区精准独立控温,单区控温精度达0.1℃,核心技术指标跻身国际领先行列。经多轮技术迭代,电加热模具技术日趋成熟,不仅完成对传统水加热模具的全面替代,更快速抢占市场主导地位,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注入关键动能。
作为风电叶片模具领域排头兵,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从攻克分体式模具技术,到构建生产参数信息化、可视化体系、同步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报警,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角色转变,重塑行业制造标杆。模具产品累计交付达480余套,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六年第一,叶片模具产品荣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由智能模具团队主导的“大型风电叶片模具的高精度及智能化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成本全时全流程在线结构监测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29个百米级叶片型号,基本覆盖国内所有叶片制造厂商,并出口至巴西、西班牙等国,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聚焦精益提质 笃行创新强基
秉持“精益生产”理念,智能模具团队累计开展QC项目、技改项目20余项,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验证效果”的闭环管理,解决生产痛点,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加热丝长度管理与改进”项目由张红英担任组长,针对加热丝浪费问题,优化模具分区设计,将损耗控制在1.5%以内,每套模具生产成本降低近万元,产品质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客户投诉率显著降低。“叶片模具水加热层工艺改进”项目由韩涛负责,面对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现状,从结构优化与材料配比入手,找到低成本树脂体系,实现制作时间和原材料成本均降低20%,且结构性能满足行业标准,为“绿色制造”提供思路。“叶片模具翻转系统安装工艺改进”项目由于方超主导,针对传统安装方式的弊端,设计激光工装测量同轴度与垂直度,改进后误差大幅减小,调试工期缩短4小时,大幅提升安装效率与质量。
智能模具团队凭借技术创新与实干担当,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开发的可视化叶片制造流程资源跟踪及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叶片成型温度、能耗等参数的远程实时反馈,该系统已在酒泉、邯郸等地落地应用,为企业“节能降本”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明阳新版电加热技术”实现多维度升级,兼容多规格电压与传感器类型,同步扩展控制区数及软件页面数,当前硬件测试交付完毕,软件开发稳步推进。团队以技术突破持续赋能行业升级,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深耕人才培育 厚植发展根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智能模具团队构建“师带徒筑基、技术交流赋能、技能比武提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让技术经验传承、技能水平持续提升。
“师带徒”机制助力快速成长。累计签订师带徒协议8份,研发中心技术员高雁辉与制造部模具生产线实习生张红英的结对颇具代表性。高雁辉围绕“模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计划,从模具设计、生产发货到客户沟通、安装调试,手把手指导,短期内张红英便独立完成小型号模具交付,撰写的故障分析报告获客户认可,实现从“实习生”到“技术骨干”的转变。
技术交流与专项培训拓宽视野。团队联合西门子(中国)、济南鲁控等企业开展电加热系统技术交流会,围绕硬件选型等展开深度研讨;针对西门子加热系统软件开发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重点方向;聚焦复合材料夹具问题,联合高校专家开展材料力学数据测试分析。还开展铺设加热丝等专项培训,详细讲解操作规范和技巧,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提升一线操作标准化水平。
技能比武激发潜能。团队系统开展“模型模具表面打磨处理”“模具焊接”“模型及模具圆管手糊”等技能比武大赛,参赛员工围绕“精度控制”“效率提升”竞技,涌现多名技能标兵,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为企业储备懂技术、善操作的实用型人才。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智能模具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深耕风电装备领域,以匠心突破技术壁垒,托举起147米风电叶片的“中国高度”。立足现有成果,团队将锚定公司“模具+”发展蓝图,持续推动风电模具技术向更高精度、更智能化方向迈进,为风电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助力公司在风电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党群工作部 滕州公司)
上一:没有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玻璃钢云展厅 | 产品中心 | 资质荣誉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公司办公室 手机:01061161236 电话:010-61161236 传真:010-61162500 邮件:office@sinomatech.com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05002505号 京公网安备11022902000220号
网址:http://frp.sinomatech.com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康西路261号 技术支持:北玻有限